北美零食市场爆发,中国 “药食同源” 能杀出下一个爆款吗? 观点
新用户-6799
7
2025-09-14
当京都念慈菴川贝枇杷膏凭借明星效应在西方社交媒体刷屏,成为谷歌年度热搜关键词,当《经济学人》直言 “西方年轻人为这款草本糖浆倾倒”,一个信号愈发清晰:中国传统 “药食同源” 文化正以全新姿态叩响北美市场的大门。而在年销售额高达 1560 亿美元、且以每年近 5% 速度增长的北美零食赛道上,“药食同源 + 零食” 的组合正被业内视为下一个潜在爆款方向。从适应原草本到功能性蘑菇,从枸杞大枣到灵芝猴头菇,这些带着中国养生基因的食材,正通过巧克力、能量棒、软糖等本地化形态,试图在北美健康零食市场分一杯羹,但其背后的机遇与挑战同样显著。
北美市场对 “天然健康” 的追逐,为药食同源成分铺路。Innova Market Insight 报告显示,2025 年北美消费者对 “通过自然连接获取健康” 的需求激增,“美式养生” 风潮席卷健康领域,而 “适应原草本” 与 “功能性蘑菇” 两大品类恰好成为风口。其中,西洋参(中国药食同源名单成员)、红景天(传统中药材)等适应原成分,频繁出现在功能饮料、能量零食中,被消费者视为日常抗压力、稳状态的 “天然助手”;猴头菇、灵芝(中国药食同源名单成员)、白桦茸等药用真菌,更被添加进咖啡、巧克力、代餐奶昔,主打免疫强化、认知提升功效。就连枸杞、菊花、大枣这些经典中式养生食材,也在北美社交媒体翻红 ——TikTok 上,大枣被时尚达人称为 “女性之果”,“大枣 + 枸杞”“大枣 + 桂圆” 的搭配成为热议话题,一篇《辣妹们都在吃大枣》的文章更是刷屏全网。这些现象印证了一个事实:中国药食同源成分正借助北美 “草本热”,从 “小众食材” 向 “超级食物” 转变,为零食化开发奠定认知基础。
更关键的是,“药食同源 + 零食” 的组合,完美适配北美市场的消费习惯与需求逻辑。北美是全球最大的零食消费市场,2023 年美国零食销售额突破 1560 亿美元,其中 “健康零食” 增速尤为亮眼,2022 年全球规模达 844 亿美元,预计 2025 年接近 999 亿美元。对北美消费者而言,零食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便捷化、适口化的零食形态(如软糖、能量块、谷物脆)早已融入生活节奏,而药食同源成分借零食载体出海,相当于完成了 “消费语境转换”—— 无需让西方消费者理解复杂的中医理论,只需通过 “天然成分 + 功能性” 的标签,就能契合其对健康零食的期待。例如亚马逊上的 Navitas Organics 可可 + 枸杞超级食物能量块,以枸杞为核心原料,主打维生素 C 与抗氧化功效,月销量超 7000 件;Drops of Nature 有机蘑菇混合软糖,添加灵芝、猴头菇等成分,强调免疫与认知提升,成功进驻 Whole Foods 等高端超市。这些案例证明,当药食同源成分与北美熟悉的零食形态结合,不仅能降低市场接受门槛,更能借助 “Food is Medicine”(食物即药物)的本土理念,减少教育成本,快速切入主流消费场景。
此外,“药食同源 + 零食” 在产品端的标准化、合规化潜力,也为其出海提供了可行性。北美市场对食品监管极为严苛(如 FDA、CFIA 的法规要求),而零食形态的产品具备 “成分可标注、剂量可控制、品控可规范” 的特点,更容易满足成分溯源、质量检测、标签合规等要求。相比传统中药汤剂、膏方,零食化的药食同源产品更易进行现代化品牌运作 —— 通过简约的包装设计、透明的成分表、社交化的营销(如 KOL 种草、场景化短视频),摆脱 “传统中药晦涩、老气” 的刻板印象,塑造符合北美年轻消费者审美的健康品牌形象。例如部分出海品牌将枸杞能量棒与 “健身后补充”“办公室加餐” 等场景绑定,通过健身博主实测、成分拆解视频,快速建立信任感,这正是零食形态在品牌传播上的天然优势。
但要在北美市场真正杀出爆款,“药食同源 + 零食” 还需跨越三道隐形高墙。首先是法规壁垒,FDA 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极为严格:药食同源成分若属于 “新膳食成分(NDI)”,需提交充分的毒理学与安全性证据才能上市,且标签不得含有未经证实的功效宣称,一旦违规可能面临扣留、召回风险。其次是文化隔阂,中医中的 “清热去火”“补气活血” 等概念,对缺乏文化背景的北美消费者而言难以理解,如何用现代医学语言转化功效(如将 “补气” 解释为 “提升精力”,“清热” 对应 “舒缓身体不适”),成为赢得信任的关键。最后是供应链与标准化难题,药食同源原料的品质受产地、采收、加工方式影响极大(如枸杞的糖分含量、灵芝的有效成分提取率),要实现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,需建立从种植到生产的全链路溯源体系,这不仅需要高额投入,更考验企业的供应链管控能力 —— 若原料品质不稳定,不仅会影响产品口感与功效,更可能损害品牌口碑。
从川贝枇杷膏的意外走红,到枸杞、灵芝零食在北美的初步试水,中国 “药食同源” 出海已展现出巨大潜力,但要在 1560 亿美元的北美零食市场站稳脚跟,绝非偶然的爆款效应就能实现。未来的关键,在于坚持 “科学化、本地化、合规化” 的战略:以现代科研验证成分功效(如通过临床数据支撑免疫、抗疲劳等宣称),尊重北美消费者的口味偏好(如调整甜度、口感以适配本土需求),严守法规红线(如完善 NDI 申报、标签合规)。只有将中华传统养生智慧与北美市场的消费逻辑、监管要求深度融合,“药食同源 + 零食” 才有可能突破偶然的明星效应,成长为持续热销的爆款品类,真正打开北美健康零食市场的新蓝海。
作者认证
快消手小王
350
2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77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5750
208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92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59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78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68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98
0
作者认证
新用户-1000
182
0
{{ formatDate(comment.created_at) }}
赞({{ comment.praise }})
踩({{ comment.tread }}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