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用户-6799
6
2025-09-11
在调味品行业,海天味业、天味食品等巨头一直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,然而,一家来自四川的企业却以惊人的毛利率脱颖而出,它就是成都太和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。
9 月 1 日,太和坊正式挂牌新三板,仅仅一天之后,公司就官宣冲刺北交所,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行业的关注。这家规模尚不足 3 亿元的企业,究竟有何过人之处?
根据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,太和坊主要从事复合调味品的研发、生产及销售,形成了以香肠腊肉调料为主导、中式菜品调料和发酵调味品为特色的产品矩阵。公司旗下拥有 “蜀香”“太和”“锦桥” 等知名调味品品牌。2023、2024 年,太和坊营收分别为 2.90 亿元、2.63 亿元,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.65 亿元、0.63 亿元。其中,香肠腊肉调料作为拳头产品,2023、2024 年营收分别为 2.06 亿元、1.82 亿元,占据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70.83%、69.25%。
尽管营收规模不算大,但太和坊的盈利能力却令人瞩目。2024 年,其综合毛利率达到 47.14%,远超海天味业的 37.00% 和天味食品的 39.78%。而拳头产品香肠腊肉调料的毛利率更是高达 57.17%,超过天味食品同类产品的 45.09%。
太和坊高毛利的背后,有着诸多秘诀。首先是品牌优势。“蜀香” 牌香肠腊肉调料、中式菜品调料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、独到的核心配方及不断丰富的口味品种,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。“蜀香” 牌香肠腊肉调料不仅在川渝地区享有很高声誉,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亦位于前列。其次是口味优势。川渝地区的消费者对 “蜀香” 的口味情有独钟,甚至会在网上主动将其 “安利” 给其他消费者。此外,成本控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。2024 年度辣椒、花椒等原材料价格下降,太和坊进一步提升了毛利率。
然而,太和坊冲刺北交所 “冬调第一股” 也并非一帆风顺,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其一,这是一门 “看天吃饭” 的生意。受制于香肠腊肉的制作习俗,公司业绩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,销售高度集中于第四季度,占比约 70%。其二,太和坊的销售区域以西南地区为主,占比接近 90%。尽管公司已计划拓展全国,但在口味差异和渠道壁垒面前,走出西南并非易事。
事实上,太和坊并非孤例,2025 年以来,调味品行业掀起了一股北交所冲刺热潮。5 月 6 日,西式调味料企业百利食品登陆新三板,三天后便宣布完成 IPO 辅导备案,计划登陆北交所,拟募集资金约 11.64 亿元,其 2024 年营收已达 19.12 亿元。8 月 4 日,有着 “藤椒油第一股” 目标的幺麻子也正式向北交所发起冲刺,从 2 月挂牌新三板基础层到 8 月递交上市申请,展现出了惊人的 “加速度”。
这些中小调味品企业扎堆冲刺北交所,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逻辑。调味品行业已经从过去的大品类竞争进入到细分风味竞争时代,太和坊的香肠腊肉调料、幺麻子的藤椒油、百利食品的西式酱料,都是通过深耕细分赛道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。相比主板和科创板,北交所对企业的规模和要求更适合成长中的中小企业,这些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有着独特优势,但需要资本助力实现全国化扩张,因此北交所正成为中小调味品企业上市的新选择。
在酱油、醋、料酒等基础调味品格局已定的背景下,复合调味品、细分风味制品正成为新的增长极。从藤椒油到香肠调料,从区域品牌到资本市场,一批 “隐形冠军” 正在浮出水面。但对于太和坊们来说,要想真正从区域走向全国、从季节性产品走向全年动销,还需解决产品多元化、渠道精细化、品牌全国化等问题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力、渠道力和品牌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成功叩开北交所的大门,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。
{{ formatDate(comment.created_at) }}
赞({{ comment.praise }})
踩({{ comment.tread }}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