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用户-6799
1
2025-09-10
每年新米上市季,都是日本消费者期待 “平价尝鲜” 的时刻,尤其是经历去年 “米荒” 后,外界更是盼着新米上市能缓解米价压力。但今年情况却彻底超出预期 —— 据日本媒体 17 日报道,2025 年收获的日本新米已陆续上市,不仅没有如预期般降价,反而迎来 “天价” 行情:新米价格较往年高出约 50%,1 公斤价格普遍超过 1000 日元(约合 48.8 元人民币),不少大米零售商直言 “新米达到如此高价近年罕见”。这一 “不降反升” 的反常现象,不仅让日本消费者直呼 “吃不起”,也引发了市场对日本大米供应链、供需关系及后续价格走势的深度关注。
要理解此次新米价格暴涨,首先需回溯去年的 “米荒” 对市场的长期影响。2024 年,日本遭遇极端天气,部分主产区受台风、暴雨影响,水稻减产严重,导致大米库存降至近年低位,市场出现 “米荒” 苗头 —— 当时不少超市出现大米限购,部分品种甚至断货,米价也随之小幅上涨。这场 “米荒” 让日本大米行业上下游都对 2025 年的新米供应格外谨慎:种植户担心产量不稳定,收购商则害怕再次出现 “抢米” 局面,消费者也对新米供应存在担忧,这种 “供需紧张” 的预期从去年一直延续到今年新米上市前,为收购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埋下伏笔。而新米上市后,收购商为确保能拿到足够货源,避免因缺货失去客户,纷纷大幅提高新米收购价,从源头推高了新米成本,最终将价格压力传导至零售端,导致 1 公斤新米价格突破 1000 日元,较往年暴涨 50%。
从收购端竞争来看,此次价格暴涨的直接推手是收购商之间的 “抢米大战”。日本大米行业的收购模式以 “当地收购商 + 区域零售商” 为主,中小收购商数量较多,市场集中度不高,在货源紧张时容易出现恶性竞争。去年 “米荒” 后,不少收购商因缺货损失了部分零售客户,今年为挽回客户、稳定市场份额,纷纷提前与种植户洽谈收购价,甚至不惜开出比往年高 30%-40% 的价格;部分大型零售商为保障自有品牌大米供应,也直接下场参与收购,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激烈程度。例如,日本关东地区某收购商为收购优质粳米,将每公斤收购价从往年的 600 日元提高至 900 日元,涨幅达 50%,而这种高价收购的成本最终只能通过提高零售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形成 “收购价涨→零售价涨” 的连锁反应。此外,日本大米种植户的议价能力也有所提升 —— 由于去年减产导致优质稻种供应减少,今年种植优质品种的农户数量相对有限,优质新米成为 “稀缺资源”,种植户自然有底气接受更高的收购价,进一步助推了收购端价格上涨。
从种植成本来看,2024-2025 年日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,也为新米价格暴涨 “添了一把火”。水稻种植过程中,化肥、农药、农机燃油等生产资料成本占比不小,而过去一年,受国际能源价格波动、日本本土化肥企业产能调整等因素影响,日本化肥价格同比上涨约 20%,农机燃油价格上涨约 15%,这些成本都被种植户计入大米种植成本中,导致今年新米的 “基础成本” 就比往年高。以日本北海道某种植户为例,其种植 1 公顷水稻的化肥成本从去年的 15 万日元增至今年的 18 万日元,农机燃油成本从 8 万日元增至 9.2 万日元,总成本增加约 15%,为覆盖成本,种植户不得不提高新米出售价格,这也成为收购价和零售价上涨的重要支撑因素。
从消费端来看,日本消费者对 “新米” 的特殊偏好,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高价。在日本饮食文化中,“新米” 象征着 “新鲜、优质”,每年新米上市时,不少家庭会专门购买新米尝鲜,甚至作为礼品赠送,这种 “季节性消费需求” 让新米在上市初期往往处于 “供不应求” 状态。尤其是今年,受去年 “米荒” 影响,消费者对新米的 “尝鲜意愿” 和 “囤货意愿” 叠加 —— 部分消费者担心后续米价继续上涨,选择在新米上市初期就大量采购,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需矛盾,让收购商和零售商有底气维持高价。此外,日本新米中 “优质品种”(如越光米、一见钟情米)的价格涨幅更为明显,这类品种本身因口感好、产量低,价格就高于普通品种,今年受收购竞争和成本上涨影响,1 公斤价格甚至超过 1200 日元(约合 58.6 元人民币),但仍有不少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愿意买单,进一步巩固了新米的高价格局。
从行业长期趋势来看,此次新米价格暴涨也暴露了日本大米行业的深层问题。一方面,日本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—— 受老龄化、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等因素影响,日本稻农数量逐年下降,水稻种植面积从 2010 年的约 170 万公顷降至 2024 年的约 140 万公顷,产量长期处于 “紧平衡” 状态,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供应链问题,就容易引发价格波动;另一方面,日本大米行业的 “本土化” 程度过高,进口大米占比不足 5%,且多为低价品种,难以对本土新米价格形成有效制衡,导致本土新米价格受国内供需影响极大,缺乏缓冲空间。此次价格暴涨后,有日本农业专家呼吁 “适度扩大优质大米进口”“推动种植技术升级以提高产量”,但短期内这些措施难以见效,未来一段时间日本大米价格或仍将维持高位。
对日本消费者和企业而言,新米高价带来的影响已逐步显现。普通家庭方面,不少消费者表示 “会减少新米购买量,转而选择价格更低的陈米或进口米”,某日本家庭主妇接受采访时称 “往年新米上市会买 10 公斤,今年只买了 5 公斤,剩下的用陈米替代”;餐饮企业方面,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寿司店、拉面店纷纷面临成本压力,部分小店已开始微调菜品价格,例如某东京寿司店将招牌寿司套餐价格从 2500 日元提高至 2800 日元,涨幅 12%,以应对大米成本上涨。而对日本政府而言,新米高价可能加剧国内通胀压力,尤其是在食品价格已处于高位的背景下,政府或需出台相关措施,如释放大米储备、补贴低收入家庭等,缓解消费者的生活压力。
综合来看,日本新米上市价格较往年暴涨 50%、1 公斤超 1000 日元(约 48.8 元人民币),是 “去年米荒遗留影响 + 收购商恶性竞争 + 种植成本上涨 + 消费需求叠加” 共同作用的结果,并非偶然现象。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日本大米行业供需脆弱、成本高企的现状,也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切实压力。未来,若日本不能从种植面积、供应链效率、进口调节等方面进行改革,大米价格波动或仍将频繁出现,而此次新米高价,或许只是日本大米行业长期挑战的一个缩影。
{{ formatDate(comment.created_at) }}
赞({{ comment.praise }})
踩({{ comment.tread }})